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,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,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,西连宁夏、甘肃,北邻内蒙古,南接本省延安市,辖1市2区9县,总面积4.3万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385.89万人,是“一带一路”和国家“两横三纵”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,也是西部大开发、呼包银榆经济区等多个国家战略的核心区域。
文化底蕴厚重,自然风光秀丽。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,黄土文化发源地。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、匈奴遗都统万城、中国史前最大的石城遗址石峁遗址见证着榆林厚重的文化积淀;陕北民歌、剪纸、榆林小曲、横山老腰鼓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艺术渗透着地道浓郁的黄土风情;全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以及龙州丹霞地貌、无定河湿地风光等众多风姿独特、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让人心旷神怡。夏日炎炎的“清爽榆林”、冰天雪地的“陕北榆林过大年”、激情澎湃的“全国秧歌展演”,让这座古城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不可多得的打卡圣地。榆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治理,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0.9%提高到目前的36%,将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,成功创建国内首个干旱半干旱沙区国家森林城市,被联合国誉为“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”。
区域位置优越,交通网络完善。榆林占居五省通衢的重要位置,公路、铁路、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已形成。境内有“三横五纵”干线铁路网;延榆高铁已开工建设,将形成纵贯陕西的高铁主通道;“四纵四横一环”高速公路内外联通,总里程达到1157公里,位居陕西省第一;“空中门户”榆阳4D机场是陕西第二大航空港,全国26个省会城市均由直飞航班,客流量居西北支线机场第一,开通了泰国、韩国、日本等国际航线。
资源丰富多样,优势产业突显。榆林是我国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,已探明煤炭储量1490亿吨,占全国储量的1/5,煤制油、煤制烯烃、煤制乙二醇、煤制甲醇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。石油探明储量3.6亿吨,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。天然气探明储量1.18万亿立方米,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。岩盐探明储量8860亿吨,是我国最大的岩盐矿区。2024年,我市原煤、原油、天然气产量分别为6.2亿吨、1052.6万吨、241亿立方米,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3.1%、4.95%、9.78%。金属镁产量在全球镁行业占比47.54%,2024年产量53.72万吨。同时,榆林还拥有丰富的风能、光伏、氢能资源。榆林农业资源丰富,现有各类农作物46种,23项农业资源优势居全省第一,已形成以羊子、马铃薯、山地苹果、大漠蔬菜、小杂粮、红枣和中药材为代表的七大优势特色产业。全市拥有以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榆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榆林科创新城为代表的23个重点产业园区,正在全力打造氢能、铝镁及兰炭深加工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、现代煤化工、文化旅游、轻纺、智能无人系统和航空、新能源装备制造、“碳中和”、现代特色农业10条产业链。
投资环境优越,发展潜力巨大。2024年榆林地区生产总值7548.68亿元,同比增长6%,稳居陕西省第二。成立10亿元榆林新兴产业投资基金,聚焦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精细化工、航空航天、装备制造、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,重点支持补齐产业短板、促进产业转型、推动产业升级的相关项目在榆落地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,推进项目审批、部门协同、服务企业、一网通办、民营经济发展、政务效能提升“六个新突破”落地见效。
对外交流活跃,开放活力强劲。近年来,榆林市不断加强对外交往与合作,扩大国际“朋友圈”。“榆西欧”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发运,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74.85亿元。榆林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将列入中省“十五五”口岸发展规划,开通至俄罗斯、日韩、东南亚等国际航线7条,有效带动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。目前,榆林已建立2对国际友好城市,6对意向友城,并与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,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榆林正以能源转型为基、文化赋能为魂 、项目攻坚为脉,朝着创新驱动、生态宜居的综合性枢纽城市大步迈进。竭诚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关注榆林,热切期盼与海外城市广交朋友、共谋发展、共创未来!